裤论:高攀一回乔木先生

转自:新世纪,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波兰作家米沃什在三十多年的流亡中,表达自己过的“是一种与城市大众隔离的生活”。他自称是“一个孤独的人,过着隐居的生活”。他还说:“流亡是一切不幸中最不幸的事。我简直坠入了深渊。”

叶芝说:“我们的想象最经常萦绕的,是赢得的还是失去的女人?”

我想,鸡国产的认得方块字的读书人,或多活动喜欢给自己镶嵌上一些大而无当的词汇,比如“流亡”,他们自比米沃什、或索尔仁尼琴,觉得“流亡”概念包裹下的人生,贵气逼人。可是,在我看来,“流亡”概念只适合那些和邪恶母国不能文化断奶的人,时刻想着回去接班或装十三之类。对于真正的精神贵族安兰德、哈耶克、阿伦特等人,则无所谓流亡,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祖国。

米兰 昆德拉在《无知》的第二章中提出了一个希腊词“nostalgie”,意思是“思乡病”,其构词要素包含“回归”及“痛苦”两层含义,因此,“nostalgie一词的意思即是由未满足的回归欲望引起的痛苦”。昆德拉还检索了其词源并揭示“nostalgie即可视作不知情造成的痛苦”。据此,昆德拉有根据这个词汇引申出来另一个词汇:“无知”(ignorance),也就是说,乡愁的本质是无知。他说:“遗忘抹去过去,记忆改变过去。我们全都淹没在无知之中,无知,……应该被视为人类境遇的一个根本特征”

在母国遭遇危机苦难,一些人人为了拒绝屈从而选择移居外国。很装逼的成了流亡者。然而,在国外开展新生活后,他们又受思乡症的折磨,于是,开始想念那个自己离开的埃及地,这其实更多是出于他们对母国的无知。

他们心中想的是:“因为祖国的概念,从这个词高尚的情感意义而言,是与我们相对短暂的生命联系在一起的;生命赋予我们的时间少得让我们没法去依恋另一个另一些国家,另一些语言。”

昆德拉,对本人的流亡,则是高格调的。昆德拉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个捷克人,申请移民签证,官员问:“你打算到哪里去?”

“哪儿都行。”官员给了他一个地球仪:“自己挑吧!”他看了看,慢慢转了转,对官员道:“你还有没有别的地球仪?”

昆德拉本人事实上是“头也不回地背离五万五千平方英里蝙蝠形故土的弃而不顾”。

他还说:“逃到法文里,宛如躲入僻静的修道院里。就让我们把纪德的拒绝当成某种高贵的做法,为的是保护一个异乡人不容侵犯的孤独:一个永远的异乡人。”

扯了这大段别人的故事,其实我想说的是,习惯方块字的种群,大多给米兰昆德拉提鞋都不配。这就这么一群矫情的病人,莫名其妙的来到美国,一边胡说他们根本不懂的美国,一边开始怀念故乡埃及。乔木先生无疑是比较出名的一位。

我和乔木先生算是认识,吃过多次饭,算饭友,交情不深,算不得基友。我也承认在为人方面他比我好涵养,比如有一次我得罪山东作家,一个刘姓老先生,乔木先生打电话让我给这个老作家道个歉,我也做了,这事儿显然是我操蛋,涵养差。

今天我高攀一回,来扒一扒教授乔木先生的小内内。

我到了美国之后,发现乔木先生的文字越来越有趣,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展览一下他的文字。

他说:”我来美很多次,观光、考察、会议、讲座,英语本科,工作也和美国有关,自以为很了解美国。但居美一年多,亲身感受、比较,发现过去基于对中共的不满、渴望中国改变的参照,被人忽悠、自我忽悠地美化了美国,尽管总体上,特别是美国的政治,优于,但美国问题很多,中国也在进步,特别是社会层面。“

这段话让人好奇的是,作为一名教授和公知,他说他被人忽悠了或自我忽悠,美化了美国。谁忽悠你了呢?谁哭着、喊着、拿铁链锁你,要你必须留在美国呢?

一直以来,我谈中国的人性败坏,就表现在他们是因为母国的文化失败、制度失败和道德失败而来到了美国,可是,前脚踏进迦南,扭脸就开始厌恶美国,把他们在母国习得的文化失败、制度失败和道德失败完整的复制到了美国。对这里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分享、义工精神、努力进取的繁荣的资本主义道德和教会生活嗤之以鼻。天然的和无神论、同性恋平权、盲目的平等追求混在了一起。于是,被日久了生情,怨情,个个像日本的仁德天皇或一样怨毒焚身……。

教授还说:”我的国籍和认同都是中国人,只是绿卡居美。“嗯,明白,来骂美国是工作,居住在美国是生活,且”旅美看变,有事则回。“

唉,一日为支,终身是支。或,反G不反支,依旧是白痴!

我想,真实的中国所谓的社会进步,是流亡者乔木先生想象出来的。我今天看了一段枪毙人的视频,发现中国确实进步了,因为这种枪毙人的方式对鸡国来说,已经很文明了。扒皮抽筋和千刀万剐也就是进入清国以后,才强迫那里人废除的刑罚。如果枪毙的是年轻人,枪毙之前,身上的零部件早被拆光了。永远相信一点:中国人的野蛮邪恶是没底线的。

乔木先生这类患得患失的人,大概永远理解不了亚当斯的名言: “我们的宪法只是给有道德、有宗教信仰的人制定的。它完全不适合治理其他类型的人。”

唉,所谓乡愁,要么是无知,要么是无耻,也有可能是无德。

裤论 19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