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反送中”运动进入了第七个月后,虽然街头示威的频率不减,但警民之间的紧张关系似乎缓和了一些。 德国之声采访了香港作家江松涧,谈到香港示威自区议会选举后的转变,以及这场长达半年多的运动接下来将如何发展。
(德国之声中文网) 德国之声:香港示威进入了第七个月,你认为香港示威者有开始渐显疲态了吗?
江松涧:区议会选举过后,香港示威者分别在12月1日与12月8日举办了两次几十万人的大游行。 这显示示威者仍有非常强的动力上街游行,但与区议会选举前不同的是,游行中少了大量“勇武派”示威者的身影。 换句话说,“勇武派”示威者并未延续他们在区议会选举前所展现的示威强度。 在我看来,这是区议会选举过后最大的改变。
另一方面,香港的示威者并非近期才开始显露疲态。 他们之所以会持续上街游行,是因为当初香港社会所提出的五大诉求,目前政府仅响应了其中一项诉求。 自从港府宣布撤回逃犯条例后,他们便再未处理从“反送中”运动衍伸出来的政治危机。 这样的做法减少了香港社会对政府的信念。 同时,港府这段期间的作法显示他们不但没有从过去几个月的街头示威中“学到教训”,港府反而采取镇压的方式来响应示威者的诉求。 这更让香港人民觉得,如果他们就此终结了整场运动,政府反而会用更强硬的手段来打压他们。
德国之声:虽然近期香港街头的氛围有些许缓和,港警仍持续大规模的逮捕示威者,包含上周港警逮补了四名“星火同盟”成员。 你认为港警持续采取强硬的手段来对付示威者的目的为何?
江松涧:自从区议会选举过后,港警改变了他们的策略,这或许跟新上任的警务处处长有关。 基本上,港警再次准许民众上街游行,但他们对于任何违法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 所以每当示威者开始进行违法行为时,港警便会出动大规模警力,并在第一时间镇压示威者。 同样的情形在12月1日与上周日的称维吾尔人集会都出现。
关于港警逮补四名“星火同盟”成员的事件,港府与港警都知道示威之所以可以延续,是因为背后有强大的支持网络。 为了让整个运动无法自给自足,港警便朝整个支持网络的核心下手。 我认为这整个事件很明显是港警假借“执法”的名义来推动的政治打压。 民主派自2016年旺角警民冲突后,便透过募款方式将支持示威者的资金投入“星火同盟”。 前几年港警都并未打压“星火同盟”,但这次因为港府认为打压非法街头示威无法彻底消灭整个运动,所以他们才将矛头指向在背后支撑整个运动的支持网络。
德国之声:中国政府本月初再次表态支持林郑月娥,而香港教育局长上周也表示如果教师有违法行为,情节严重者可能被取消注册资格。 你认为港府接下来可能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来对付持续了七个多月的抗争?
江松涧:北京给予林郑月娥的指令很明显是要她对香港公民社会展开全面性的打压。 目前为止,学生是主要公开反抗政府的示威群体。 虽然也有许多教师参与“反送中”运动,但他们通常是以香港市民的身份参与街头示威。 港府很清楚,如果他们直接打压学生的话,在社会上会造成不好的观感,所以他们想透过惩处与威胁来缓和校园内支持“反送中”的氛围。
目前为止,港府对教师做出的惩处主要是依据他们在社群媒体上发表的言论,而不是他们在学校所做的事。 港府深信他们能透过各种胁迫来散播恐惧,并希望藉此让足够的人认为保持沉默才能自保。 除了教师外,基本上所有的公务人员都会面临这样的威胁。
香港示威进入了第七个月
德国之声:你认为“反送中”运动接下来会如何发展?
江松涧:整个运动从6月开始,便一直维持相同的五大诉求,而这些诉求的内容也都非常清楚明了。 然而,过去几个月来,示威者逐渐将整个运动追求的终极目标转向民主与自由。 对示威者来说,其中一个长远的目标是达成真普选,而这也让整个运动转型成一个追求民主的运动。 换言之,整个运动除了非常具体的五大诉求外,也有更长期的目标。
为了让整个运动的方向不偏离五大诉求,香港示威者在过去七个月透过三种方式来组织这场“无领袖”的大型运动。 这三种方式分别是街头示威、小区组织与选举政治以及国际声援行动。 示威者在这三个领域都投入非常多的资源跟人力,但是过去七个月内转变最大的应该是街头示威的部分。
虽然香港每周都还有各种大小型示威,但自从区议会选举过后,前线的“勇武派”示威者便不再像之前一样活跃。 此前,“勇武派”示威者替整个“反送中”运动注入不少动能,也常常让港府与港警呈现措手不及的情况。 所以某个层面上来说,“勇武派”示威者是接下来整起运动发展的关键变量。 他们会重新加入街头示威吗? 如果他们选择不投入街头示威的话,这样的转变会如何影响“反送中”运动呢? 换言之,目前整个运动有太多发展的可能性,而运动的转变也会影响政府的应对。
江松涧是居住在香港的作家与活动人士。 2014年雨伞运动后,他发表两本关于该运动及其对香港政治与社会影响的专著。 除此之外,江松涧还时常为香港英文媒体”香港自由新闻”(Hong Kong Free Press)撰写与香港社会与人权相关议题的文章。
转自:DW
来源:中国公民运动, 文章转自网络,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