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 #人权捍卫者 #林明洁 刑满出狱

文章来源:民生观察

维权人士捍卫者被辽宁当局构陷迫害入狱五年,今天从小监狱回归大监狱。

林明洁五年的监狱修练功德圆满重获自由。一大早,十几位朋友就等候在第一监狱门口,为林明洁送去了新衣。九点多接到了林明洁,沐浴后,来自各地的二十几位朋友欢聚一堂,庆祝明洁重获自由。迎接林明洁的朋友来自辽宁抚顺,丹东,朝阳,吉林,大连等一起为林明洁出狱接风,五年的牢狱之灾被迫害的他老了许多,看到他苍老憔悴的眼神,看到让人心疼。他目前还没有手机号,林明洁委托沈兰福向关心问候他们哥俩的朋友及媒体表示感谢。对多年来支持关心他们哥俩的朋友表示感谢。感谢所有帮助过他们哥俩的人!感谢大家!林明洁简历如下:林明洁,性别:男出生日期:1964年12月9日身份证号:210106196412095283地址:辽宁沈阳市铁西区北一东路44号1-4-3联系电话:18640524589林明洁因早年不服哥哥林明华家强拆,上访被行政拘留和家里坼迁补偿问题不符合法律规定,从而走上维权上访之路,后因为长期在北京上访,并热心为访民维权发声而遭到当局非法绑架,关押,拘留,打击迫害。2008年6月因扰乱国家机关工作秩序被行政警告。2011年3月因扰乱国家机关工作秩序呗行政拘留10日。2013年6月因扰乱国家机关工作秩序被行政拘留10日。2015年5月因扰乱公共场所秩序被行政拘留10日。2018年6月29日因犯寻衅滋事罪被处罚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2019年3月10日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传唤,次日被刑事拘留。2019年4月17日被监视居住。2019年9月17日被被抓获,次日再次被刑事拘留,因涉嫌寻衅滋事,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犯罪于同年10月25日被逮捕,被羁押于沈阳市铁西看守所。2020年7月17日被依寻衅滋事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犯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罚款2万元,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5年。林明洁因早年不服兄弟林明华被行政拘留和家里坼迁补偿问题不符合法律规定,从而走上维权上访之路,后因为长期在上访,并热心为坊民维权发声而遭到当局非法绑架,关押,拘留,打击迫害。林明洁在维权过程中多次帮助其他访民维权,因追究维权访民刘振在看守所死亡真相,因纪念维权访民孙东升死亡写了条幅《天堂没有强权,百姓被逼抗争,冤》。林明洁在维权中参加访民春晚,参加访民电脑学习班,为各地维权访民帮助法律知识等多种义务援助,在北京因到大兴看守所看望被抓破的郭宏伟遭到北京警察打压抓捕,林明洁目前在辽宁沈阳铁西看守所。辽宁沈阳市林明洁,林明华兄弟因上访获罪,林明华一审被判3年,林明洁被判5年,二审维持原判。辽宁沈阳市林明华、林明洁二兄弟,因拆迁上访多年,期间为众多当地上访人员提供过无私的帮助,大家对兄弟二人尊重有加,颇多感激。至今,兄弟二人的信访事项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因此被抓、被判。兄弟二人被抓后,家属聘请的律师无法会见,一审铁西区法院违规指定律师,被兄弟二人拒绝,但强行开庭并判决。2020年7月17日,林明华以寻衅滋事加妨害公务被判3年,弟弟林明洁以寻衅滋事加非法利用信息网络被判5年。兄弟二人不服上诉,卢廷阁作为家属聘请的律师,终于历尽艰难会见到了兄弟二人,一致要求二审法院开庭审理,以便查清事实、还原真相,纠正一审程序违法和错误判决,从而作出公正判决。但另人不解的是,二审法院毫不理会,2020年11月23日直接维持原判,二审的监督作用荡然无存。限制律师尤其是自己或家属聘请的律师会见和辩护,违规指定律师,二审不开庭审理等,使《刑诉法》依法保障公平、公正的立法设计形同虚设,使冤假错案和打击报复而不受追究成为可能,又如何让人相信中央提出的“全面依法治国”的口号?目前林明洁刑满释放回家,哥哥林明华还拘押在看守所,已经开庭还没有宣判。

人大 #博导 #性骚扰 事件 #女性 权益保护受关注

文章来源:

近日,中国文学院一在读生王迪实名举报导师王贵元教授事件,将导师性骚扰问题推向公众视野,迅速升温成为社会热点,激起社会对学术圈内权力滥用与性别尊重缺失的深切关注,引发公众对权益保护的广泛讨论。

 

7月21日晚,人民大学一名在读女博士王迪在社交平台以及视频分享网站哔哩哔哩发布长达58分43秒的视频,实名举报遭到其导师、人大文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王贵元的性骚扰及强制猥亵。不同于其他通过实名举报寻求正义的人,王迪没有选择撰写所谓“小作文”,而是以清晰的逻辑,将性骚扰事件细分为“最直接录音证据”、“按时序讲解录音及聊天记录中的重点内容”、“完整无剪辑录音文件及其他证据”三部分,详细呈现了王贵元教授两年来对她的性骚扰以及威胁的过程。通过使用“人大”、“导师性骚扰”与“女博士”这三个关键元素,对该事件进行了简洁的概述,维权策略清晰且有力,情绪管理得当、证据确凿,这一系列措施显著提升了事件的处理效率,成功吸引了网友的高度关注,当天晚上就获得 网民220 万个赞,并冲上了热搜榜第一。

 

“织心青年”创办人、微博大V“耿向顺”发博文说:“民大学一女生爆料导师王贵元对其行不轨之事,真的觉得她好勇敢,也非常沉着冷静应对、收集证据,然后曝光出来。这样做真的要冒很大的风险,迈出这一步就意味着赌上了学业与未来,开始做就得做好最坏的打算,所以很少有人敢这么干。硕博研究生导师对学生的权限很大,学生的前途命运很大程度是掌握在导师手里的,资深教授的人脉圈子也很广、在其行业圈子能量大,有钱有势有资源,到处都有人维护有人帮忙,很难被一次性扳倒,学生在他们面前太弱势了。”

 

经济学家、微博大V“余丰慧”说:“女博士王迪挺身而出,实名举报导师滥用职权、侵犯学生权益,其勇气可嘉,亦映射出沉默背后的沉重。学术伦理不容践踏,性骚扰零容忍!期待公正调查,还受害者公道,重塑学界清风,让求学路不再有阴影。教育净土,需共同守护!”

 

热门作家、微博大V“秦祎墨”说:“在车上刚听了两分钟,还是第一个录音证据就被恶心到了。人大刚发布回应,扫了一眼整个系列的视频证据,人大这一次你最好说到做到。”

 

在舆论压力下,人民大学22日通报称经调查举报情况属实,给予王贵元开除党籍处分,撤销教授职称,取消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撤销其大学教师岗位任职资格,解除聘用关系。与此同时,在谴责这名教授时,该校和随后的官方媒体评论刻意避免将他的行为描述为性骚扰,而是将其描述为道德上的缺陷,在女权主义活动人士和学者看来,他们使用的措辞是一种转移注意力的策略,将外界的关注从受害者身上转移开。

 

随着王贵元事件的曝光,人大这所也成为了网友热议的焦点,更离谱的是,人大已不是第一次被爆出性骚扰事件,女博士王迪也并非个例。 除了王贵元之外,人大的顾海兵、王以培、张康之、李炳海都曾性骚扰女学生被举报,相关证据可查询。学校管理者往往更关心保护学校的声誉,而不是受害者的权利。长期以来,中国的学校一直让学生对此类指控保持沉默。目前,当事人已将最初所发布的微博删除,不少网民担心她遭到当局“捂嘴”。

 

清华大学法学教授劳东燕在微博上发帖称,尽管大学教师对学生的性骚扰被官方描述为违反职业道德,但学术界倾向于淡化这一问题。然而“周围的环境似乎都默认这是小事,甚至将此种现象当作男性不可避免的风流韵事,”劳东燕说:“希望这次的事件能成为一个转机,改变高校乃至整个社会对性骚扰的乡愿氛围,并促进反性骚扰常态机制的建立。更希望下一次遇到这类事件,受害一方的学生在校内就能获得正常渠道的救济,而不是需要冒二次伤害的风险,将自己置于舆论的风口,才有获得救济的可能。”该帖子已被点赞900万次。

 

微博用户“一年克死十二个老公”说:“希望你真的不是被捂嘴了,一定不要放弃生活。”微博用户“CN风软一江水”说:“但愿你删博只是因为事情已解决或尚在解决中,而不是被什么东西给逼迫。”微博用户“九把吹风机”说:“祝福学姐,也希望学校以及其他国内高校都能建立起基本的性骚扰防范保护机制,让学生有合适的举报渠道,而非每次要学生自揭伤疤来争取保护。”

 

微博用户“天空永远蔚蓝”说:“请问这是学校给您施加压力,要求你删除原微博吗?不管真相如何,我们都希望您能勇敢,并且过好现在和未来的生活。 同时,也请不要随便就这件事妥协,因为这件事在社会上发酵之后,代表的不是你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中国的学术腐败,应该是一个特别要引起重视的社会问题,所以,请慎重做出决定!”

 

作者林秋铭X端木异在微信公众号“看理想”发表文章《人大男教授性骚扰事件,为何令人愤怒?》,文章说,在性骚扰立法方面,影响力最著名的作品是凯瑟琳·麦金农的《对职场女性的性骚扰》。麦金农等人指出,性骚扰有非常长的历史和社会渊源,由于女性长期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低下,很多女性被迫要以性作为条件来换取自己的生存。因此性骚扰不是个人原因而是社会性原因,并且这个事情是由于性别造成的。麦金农认为,女性是因为性别而陷入弱势地位的,这不等同于两个自然人之间的互相吸引。她指出性骚扰行为是对女性地位的一种贬低和打压,它是一种系统性的、专门针对性别的手段。性骚扰使女性不单屈从于她的老板,同时还要接受其他男性的歧视,这是一种双重伤害。

 

文章认为,在性侵和性骚扰上会存在一种认知偏差,受害者经常会被指责“比较笨”,因为她们常常没有意识到这个东西就是性骚扰或性侵。这种认知鸿沟是由于我们的教育没有告诉过女生什么是性骚扰、性侵害,她们没有概念。甚至父母们还会说,只要注意安全就不会遭遇到性骚扰。包括很多女性遭遇性骚扰后的第一反应是去洗澡,把这些证据全部销毁掉,也是因为我们没有教育过女生应该如何做,她们实际上是非常无措的,甚至过了很久才反应过来:原来这个是性骚扰,但那时候可能已经错过报案的机会了。有一个概念叫做认知不公正(也称“诠释不正义”),性骚扰就是非常典型的认知不公正。这实际上也是不正义的一种形式,我们讨论各种性别正义的时候,认知正义也是讨论的一环。

 

文章指出,两性之间的边界,是在大家不停的讨论交流中一点点协商出来的。麦金农她们这些人发明了一整套女性主义的话语,比如说把这些行为全部定义为“性骚扰”,以这样的方式来完成了一种沟通,让这些女性遭遇被更多人看到,也让男性理解到这种性骚扰为什么是一种很可恶的、不应该被容忍的事情。所以女性主义话语就是一种试图在沟通和翻译的话语,她们在不停地重新解释和创造女性经验。我们甚至可以说,这些女性主义前辈们干的是翻译工作。

 

作者陈碧在微信公众号“法律圆桌”发表文章《中国人民大学性骚扰事件,为何不能仅仅是师德问题?》,文章说,职场、校园的性骚扰,为什么要单独规范呢?因为这些场所是性骚扰发生的重灾区,先天存在着权力属性、从属关系,受到骚扰的一方很难强硬说“不”——套用性侵犯罪中的术语:“受害人可能不敢反抗、不能反抗或者不知反抗”。讨论高校性骚扰问题,就必须回到性骚扰的本质是“权力不对等”这件事——导师利用了权力地位。理解了这层关系,也就理解她的言行已经表达了最大程度的“不受欢迎”。

 

陈碧的文章说,高校性骚扰绝不仅仅是师德伦理问题,它已经延展为人格权的法律问题。因此,高校性骚扰涉及的法律责任也应同样关注,它会从职业道德领域延展到民事侵权、行政处罚甚至刑事犯罪领域。总结这一事件,最令人欣喜的是,随着社会公众对性骚扰问题的讨论,人们对性骚扰的认识更加清晰,对性骚扰的容忍度也在降低。就像公共场所的禁烟令一样,这根红线的存在改变了我们之前的生活。反对性骚扰也是如此,它也将改变职场关系和两性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立场必须坚守: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每个人的尊严都不容侵犯。

 

作者艾大荀在微信公众号“艾大荀”发表文章《举报性骚扰只能靠网络,是社会系统的失能

》,文章说,在一个保护受害者权益的社会,受害者根本不需要在公众面前展示自己的伤疤。当微博变成了受害者求助的唯一途径,恰恰说明了社会系统的失能。作为行动者,以及女性议题的关注者,我发现,其实大家很容易对这些事件感到疲惫。尤其是当看到,一次又一次的愤怒和抗争过后,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改变。当太多的同类型事件发生之后,好像大家已经脱敏了。但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够保持关注,保持愤怒。越是现状没有改变,越是要继续质问,怎么会这样?相关的社会支持系统为何不在场,为什么需要一名又一名受害者在聚光灯下撕开自己的伤疤才能受到关注。

 

艾大荀的文章说,在这次事件中,举报王贵元的博士生的讲述相当理性克制,甚至制作了将近一个小时的视频展示相关证据和事件经过。但是,每个受害者都有这样的讲述/保留证据/制作视频/传播事件的能力吗?我们不应该期待一个受害者十八项全能全然证明自己的无辜。我们应该,努力让每一名受害者都能受到托举。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支持系统里的一环。

 

作者宗和在微信公众号“四环青年”发表文章《人大女博士公开举报导师性骚扰,维权本不该这么难》,文章说,在此前多次曝出老师性骚扰学生丑闻后,倡议高校建立反性骚扰机制的呼声就一直很高。但出于种种原因,相关机制并没有发挥明显作用。目前类似事件仍多以“学生网络曝光引发舆论关注,学校迅速介入处理”的方式解决。这就很容易让人遐想,在露出的冰山之下,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丑恶。

 

宗和的文章说,而跟其他所有学生举报老师事件一样,舆论中总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观点,质疑学生为何不第一时间报警,为何不先向校方求助,说公开举报会玷污大学风气。可这些人想过没有,但凡有个高效且畅通的内部维权机制,这些学生也不至于抱着鱼死网破的悲壮心态,将自己置身于舆论风暴中心。公开举报虽然能帮助实现正义的结果,但终究不是一种正常处理争议的方式。畅通反馈渠道、完善反性骚扰机制,对越界的老师及时予以惩罚,让学生免于“毕不了业”的恐惧,才是正常状态。

#中国 养老危机威逼到每个平民头上

文章来源:民生观察

(编者按:三中全会企图以来应对悬挂于国民头顶的养老危机的利剑,然而未富先老的社会现实控诉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权贵畸形之路的罪恶,预报着中国必将迎来的老无所依现实。看看世界众多经济远远没有中国体量大速度快的国家,却解决了国民养老问题,而中国森严的等级制养老,歧视性城乡区隔,带来社会病态的养老严重不公,制造出社会各种难以化解的矛盾。历史一再证明,中共极权体制下养老问题只会愈演愈烈,而不可能获得真正普世诉求的“免费养老”。)

 

 

一、中国延迟退休与养老焦虑

 

近日落幕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这份《决定》决议长达2.2万字,其中有段不到30字的关于“延后退休”的描述:“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

 

中共三中全会定调,拟出台政策,于2029年前逐步推延法定退休年龄,引发中国舆论哗然。对此,各劳工阶层因劳动条件不同,反应其实两极,唯衍生恐晚领、少领、甚至领不到的共同焦虑。专家分析,中国面对人口快速老龄化和严峻的养老危机,“延后退休”已不可避免,但当前失业率高企,延后退休导致岗位排挤,恐对劳动力市场带来更多负面冲击。

 

当局这段着墨甚少的政策方向却在互联网引发中国网民巨大反响和“养老金晚5年领”的质疑声浪。然或因议题敏感,目前在社媒平台搜寻“#延迟退休”关键字,仅有少数几则文帖及一段置顶的屏蔽警语:“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该话题内容未予显示。”

 

目前,中国的退休年龄为男60岁、女干部55岁、女工人50岁。这意味着,此后中国劳动者的退休年龄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迟。

 

据媒体采访,秦先生在北京一家体制内科研机构担任过三年研究生导师,今年40多岁。他认为,延迟退休其实对体制内的人很有利:“延迟退休这个主意肯定是体制内的人想出来,并且要求这样做的,因为这个对体制内的可以说是有益的事情。因为我认识很多人,比如说有些研究员、教授,他们都到了退休年龄还不退休,然后继续在原岗位上工作,同时可以拿退休金和返聘工资,这个叫‘返聘’。”他表示,这一现象与体制内工作的特点有关:“因为体制内工作经常是一些比较轻松的脑力劳动,年龄大的仍然可以胜任,而且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是靠脑力,而是在依靠经验甚至是关系在工作,所以年龄大一些是无所谓的。”

 

秦先生告诉记者,他觉得真正需要对延迟退休感到担忧的群体,是在体制外的企业工作的人们:“延迟退休对企业的人就很糟糕了,都不用说年龄大了被企业辞退的事情。在一家企业工作很多年以后,你可能都要担心一家企业能不能存活下去。比如说到你六十岁,企业倒闭了,你怎么找工作呢?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延迟退休根本没有考虑到企业的员工,完全是出于体制内的人的利益。”

 

这种体制内外人士对延迟退休问题的心态差异,不少微博网友也有所关注。一位微博网友表示:“现在体制内的人在想法子延迟自己的退休年龄,再熬高点年限和职称;体制外的人早在年轻时就开始过度燃烧生命,盼着退休解放。”也有人直言:“政策的制定者如果是没有年龄大了就失业的风险,就不会知道体制外、非公企业广大群众的疾苦。”

民企从业者:“政策怎么变谁也说不准”

 

但魏先生也直白地说,他对中国的机制没有信心:“其实很多时候,基本上默认一些钱是会打水漂的,‘五险一金’里面不太指望最后能拿到多少。”

 

中国的“五险一金”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其中,工伤、失业保险由企业缴纳,其它则由企业和员工本人一同缴纳。魏先生说:“比如现在的医保,生小孩的时候,很多项目是不给你报的,而且这些年医保能报销的费用越来越少。住房公积金也是给你设卡,比如现在我要租房或者买房,它每月只给你提供本月交的那一些数额。如果失业了,每月只能提两、三千。这样算下来,到时候养老金还不一定怎么给呢。”

 

 

二、网络民众对延迟退休与养老的看法

 

网友说:1、体制内的轻轻松松干到65岁,并延长了享受特权的时间,体制外的可能面临失业加上无休止的辛苦工作

    

2、退休福利先解决双轨制吧。没有体制内和体制外之分了,再来讨论这个问题不迟。

8B19524E-0C4E-4B69-A37F-EA7A9EF6C849.jpg

     

3、民众在他们眼里和猪狗没有区别,甚至还要准备上个网都要发网号

    

4、敢一刀切,大家也会给那个人一刀。

    

5、政府提出这个讲法已经有8-10年 我知道那些听着如晴空霹雳的人来自于哪里 这里的核心问题当然是经济 按照这届政府的常规操作 面对他们无法解决的问题他们会在最后关头眼镜一闭的开始

    

6、总加速师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亲自实践了延退。。。

   

7、延迟退休——无法回避。无论从什么角度,退休延迟,都无法回避。那怎么又成了问题?正如调查所获,体制内外欢迎不同。何哉?饭碗问题。可见,体制架构的二规制才是真正的潜在的隐蔽的问题。譬如,官员财产公开,也是无法回避的,可它迟迟不予实施,就又成了问题。至于社会契约之说,不值一谈。

    

8、土地财政的收益,从配比原则上来说,不应该归属政府年度的开支,而是应当属于全民成为养老储备(按社会主义原则)。它们不属于代理人应该支配并扩大自身代理权力的发展要素,而是被代理人的权力。..当然,如果从完全裹挟胁迫欺诈的角度看,这些伪装成全心全意为被代理人服务的“代理人”,当然只会用于扩张自己的权力。

 

9、没枪没选票没人格

    

10、最后结果就是“再苦苦百姓吧”

    

11、社会主义国家体制内外的养老金差异为什么能远超任何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12、双轨制有两类述求:体制内的退休是权利的移交,早退早交权..才有早晚退出的斗争.体制外的退休是经济收入大事,早退早收益.反对延迟退休人数居多.但是起不了作用.最后得听当权的心事.赖权不交的人会坚持延迟退休…

    

13、怎么感觉是阶级矛盾而不是人民内部矛盾了

    

14、体制内的轻轻松松干到65岁,并延长了享受特权的时间,体制外的可能面临失业加上无休止的辛苦工作

 

 

三、口未富先老,养老资金消耗殆尽

 

据中国社科院今年5月的估计,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于2035年耗尽。

 

冯崇义教授对美国之音说:“中国人口老化在学界叫未富先老,人口老化、生育率下降是每一个发达国家都面临的问题,但是他们因为比较富裕了,社会积累比较雄厚,它的保障制度比较健全,这是在可以解决的范畴里面。而在,养老变成一个危机,因为中国还是一个中等收入、中低收入的国家,如果把农民算上,那更不得了。”

 

人口学家易富贤今年3月在美国之音发表的时评文章中指出:“中国的人口结构与高收入国家很接近,而人均GDP只是其四分之一,是典型的未富先老。”

 

冯崇义补充说:“在这个经济发展水平上,中国老龄化已经达到和所有发达国家同样的高度,或更高,哪怕它经济上目前这样状况,它这个养老金缺口都很大。何况现在它的经济高速发展已经结束了,失业的人口会更多,于是它给社会福利这一块的压力会更大,所以很多人会担心这个,将来很多地方发不出养老金来。在一些穷困的地区,靠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来度日,那是一个很大的隐患。”

 

冯崇以还提到:“十几年之前的胡温,把它(养老)纳入财政里面,给一点钱,象征性的,但是因为地方财政没有钱,哪怕有这样的规定,很多地方财政根本支付不了(养老金)。因为现在中国有三大危机,房地产危机,金融危机,地方政府的财政危机。很多地方政府,特别是落后地区完全靠转移支付来做,中央政府的税收也在锐减。”

 

易富贤也指出,中国还面临人民币贬值压力,劳动力在快速减少,产业链正转移到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减速,导致地方政府陷入债务危机。也就说,由于深陷老龄化陷阱,即便以“人均GDP”为标准,中国也很难走出中等收入陷阱。

 

 

四、中国社会的急速老龄化

 

新华社援引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说,中国全国60周岁以上的人口已近3亿,专家预计这一数字在2035年前后将突破4亿,到本世纪中叶将达到约5亿。观察人士指出,随着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剧,养老资金短缺问题日益严重,一场前所未有的养老危机正在各地出现。而在中共权贵阶层离退休后依然享受奢华待遇的同时,成千上万普通老人却只能依靠微薄的退休金艰难度日,这种官贵民贱的体制在中国民间正在激起众怒。

85C57F88-04EC-4588-9659-B92950463450.gif

按照国际上关于老龄化的划分标准,2000年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当时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有8827万,占总人口的7%。此后老年人口所占比例每翻一倍,就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21年时,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达到2亿,占到总人口的14.2%,中国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从2021年至2025年的“十四五”时期,新增老年人口将是“十三五”时期的1.5倍,这五年也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窗口期”。我们预计,到2035年时,我国的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21%,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程度从轻度到中度,乃至重度,不仅是数字上的增长,它意味着老年人口占比越多,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占比也会越高,失能失智的老人会越来越多,与之相应,养老金的压力、对于照护人员的需求都会成倍增加。我们常讲“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失能老年人的照护不仅意味着照护费用成倍增加,还涉及对照护专业机构、专业照护人员以及家庭的压力。

 

虽然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但压力相对比较轻,因为高龄老人只有3500多万人,而60至69岁的低龄老人则占老年人口的55%,这些初老之人大部分有自理能力,甚至能够照料他人,尚没有需要照料的压力。当他们逐渐步入高龄,才是压力逐渐显现的时候。比如,按照每三位失能老人需要一名护理人员的国际标准来计算,目前我国有440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养老护理员需求就超过1000万,但据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我国持证上岗的养老护理员仅30多万,而随着老龄化的深入,这个需求会越来越大。

 

中国从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龄化的速度不断加快,现在中国已有18%的人口在60岁以上;要不了几年,就完全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了。

    

3年前,中国媒体《第一财经》的记者分析了336个地级市、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人口普查数据,发现当时全国已有149个城市进入深度老龄化的人口状态,占全部城市的44%,而这个比率每年还在上升。

 

 

五、中国养老金的严重状况

 

根据社科院《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城镇企业养老保险目前的结余状况,其中的结余有小口径的,也有大口径的,结余是0则代表支出已经大于收入。因为我们对第一支柱的依赖度过高,所以基本养老金的支出与收入的比例,从2012年的76%上升到了115%,说明它的支出已经大于它的收入。到了2020年基本养老保险首次出现收不抵支,城镇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出现了将近7000亿的缺口。根据社科院的研究预测,第一支柱养老金结余差不多在2035年左右就会被耗尽。

 

第一支柱的主体是现收现付制,是劳动人口向退休人口的横向转移支付。伴随老年抚养比不断攀升,劳动人口与退休人口的比例不断下降,财政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收入结余中,80%来自保费缴纳,15%来自财政补贴。当支出远远大于收入时,就意味着国家的补贴会越来越多。

 

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计划,截至2021年,参与企业年金的企业数有将近12万个,参与人数超过了2800万,只占城镇就业人口的6%。

 

企业年金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为员工缴纳社保已经给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带来了很多压力,而设立企业年金计划虽然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但是额度很低,对企业的激励效果非常有限。

 

企业年金还存在着区域间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以2021年企业年金结余规模地区分布为例,结余多的都是发达地区和城市。

 

中国的老龄化速度如此之快,在接下来的四分之一个世纪里,有5.2亿人(目前人口的近40%)年龄将在60岁以上。而根据政府研究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数据,公共养老金将在未来十年里耗尽。

 

“由于人口老化,人们对未来的养老金是存在怀疑的,”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说。“他们担心将来提取的时候会变少。”

 

 其实,中国将会爆发养老危机这件事,并不是秘密,中共高层早就知道,只不过他们一直在拖,希望能混下去。直到今天,养老金危机即将爆发,中共高层仍然束手无策。去年2月25日中国的《财经》杂志报道,已卸任的央行行长周小川在“第五届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发表讲话。他说,中国现有的养老金基础并不好,国际上多数国家养老金的总量占GDP的50%-100%,有的国家占比超过100%,而中国的这个比例只有10%。周小川表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上最突出的,养老金缺口比其他国家更大;所以,未来的挑战很大,不要回避难题,不要认为养老问题还有拖延的机会,以后会更艰难。

    

如果说,中国社科院社会保障实验室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是一个客观的研究成果,那么,周小川的讲话其实是用他可能用的话语,从决策层面点出了高层的犹豫和为难。那中共决策层在养老金危机上,为什么如此为难呢?

 

 

六、中国农村更严重而不公的养老问题

 

据相关研究,由于缺乏养老金保障、没有足够的储蓄以及子女外出务工,与年轻人和城镇老人相比,农村年纪较大的居民更有可能老无所依,中国贫困状况评估估计,在 2003 年的贫困人口中,老年人占了8.5%,且 12.8%的老年男性和 13%的老年都处于贫困状态。

 

与城镇地区相比,老龄化在农村地区是一个更为显著的问题。在 2008年,农村与城镇地区的老年人口抚养比分别为 13.5%和 9%,两者的差距为4.5 个百分点。但到 2030 年两者间的差别将扩大到 13.3 个百分点,届时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口抚养比会达到 34.4%,而城镇地区则为 21.1%。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型以及农村年轻人口不断往城市迁移,农村家庭未来为老年人提供养老保障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七、中国大陆学者研究养老金产品主要有四大痛点:

 

痛点1:特色产品创新能力不足

 

第二支柱年金产品的投资标的受限,更多偏向固定收益资产,较少投向权益类资产,且无法根据员工年龄量身定制;

 

第三支柱产品种类仍相对有限,缺少产品机制创新,个性化程度较低,难以满足不同收入群体不同年龄段的需求。

 

痛点2:税收激励力度及范围不足

 

第二支柱计划的投资上限为税前工资的12%,仅为美国(25%)的一半;第三支柱的税收激励仅针对个人养老金试点,年抵税额最高为12000元。

 

当前第三支柱税收激励实际覆盖范围较小,根据领取时3%的实际税负,预计仅有6000万~7000万人能享受个人养老金税收优惠政策。

 

痛点3:第二、三支柱尚未打通

 

尚未建立第二支柱向第三支柱的养老金转存,限制了养老资金的灵活性。在发达国家,比如美国,第二支柱401(k)账户向第三支柱IRA(个人退休账户)的转存占IRA账户资金来源的90%以上。

 

痛点4:以产品销售为主,尚未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服务

 

在客户沟通上,金融机构尚未建立充分的与雇主、员工、个人客户沟通的渠道,以提供最符合其核心需求的产品及服务;

 

在信息整合端,客户尚无法获取养老资产跨支柱的全方位展示及滚动未来预测;

 

在养老规划上,综合的养老咨询服务仍然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尚未形成对跨资产类别、跨支柱的全方位养老规划。

 

 

 

八、中国人退休保障在世界排名

 

根据2014年纳提西斯全球资产管理根据医疗、财务、经济福利和生活质量四大指数20个要素,对全球150个国家进行了退休保障排名。根据最新发布的报告,美国在退休保障方面连续两年排名第19位,中国的退休保障排名为第69位,比去年的第73位提升了4位。退休保障最好的20个国家如下,依次为瑞士、挪威、奥地利、瑞典、澳大利亚、丹麦、德国、芬兰、新西兰、卢森堡、冰岛、比利时、荷兰、加拿大、法国、捷克、韩国、英国、美国和以色列。

 

从四大指数及所包含的要素排名,也可以看出中国人退休保障存在的问题。在医疗指数上,中国排名第60位。其中人的预期寿命排在第51位,下面各括号中的数字为中国在这些项目上150个国家中的排名。人均医疗支出(79)、人均医生数量(67)、非保险医疗支出(79)、人均医院床位(44)。从医疗指数上可以看出,中国的医疗支出差距较大,而在医院人均床位上做的较好。

 

在生活质量指数上,中国排名第113位,这是最拉中国人退休保障的地方。福利(98)、空气污染(145)、水污染(88)、居住环境(66)、气候变化(133)。福利和污染制约了中国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特别是空气污染,在全球150个国家属于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在财务指数上,中国排名第62位,老年人口(92)、银行不良贷款(7)、通货膨胀(80)、利率(111)、税务压力(77)、政府管控(93)、政府债务(33)。在中国向银行借钱不易,虽然中国人的储蓄率在全球是有名的,但利率低,钱进银行生不下金蛋,这也让老人养老面临财务上的压力。

 

中国的经济福利指数在四大指数上是排名最高的,150个国家中排在第55位。不过在收入平等因素上,中国的排名在第104位,贫富差距大让中国人养老陷入难题。人均收入(79)、失业率(28),中国的失业率低,提升了中国经济福利指数的总体排名,但人均收入排名不高也彰显了中国的现实。

 

 

 

九、现有养老模式面临的挑战

 

中国现有的三种养老模式,即“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能否有

效应对中国的养老问题呢?实际上,上述三种养老模式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5D3C6B75-35A0-46BC-BC48-BF6C9250DAD3.png

据中国最近发布的《中国健康老龄化发展蓝皮书(2023-2024)》披露,目前中国养老模式基本构成“9073”,即约90%居家养老,7%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机构养老。

 

就家庭养老来看,由于中国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家庭规模的小型

化、空巢化,以及现代人工作压力的增大,单单依靠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来赡养老人,常常使子女不堪重负。据统计,2010 年,中国城乡空巢家庭比例已超过 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占农村老年人口的 37%,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2011 年发布的《上海市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及养老问题研究报告》指出:78.8%的“独一代 ”父母已经退休,“独一代”已婚子女与父母同住的只有 27.6%,43.4%的“独一代”因工作忙而无法亲自照顾父母 10。对于独居、失智、失能、失独老人来说,情况更加严峻。

 

就机构养老来看,首先,现有养老机构床位总量和护工数量严重不足。2010 年,中国的养老机构床位总数是 260 多万张,仅占中国老年人口的 1.59%,远低于发达国家 5%到 7%的比例。也就是说,绝大部分老年人,无论其养老意愿如何,只能选择在家养老。其次,机构养老多是针对失能、失智的老年人,能自理的老年人大多不愿意进入养老机构进行养老。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精神慰藉”问题,也成为机构养老常为人诟病的问题之一。此外,公办、民办等类型的养老院,在场地、资金、人员、环境、设施、服务、费用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苦乐不均,参差不齐。公办养老院有些需要提前若干年排队等待入住,民办养老院则常常少人问津,等等。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既涵盖了来自于家庭成员的照顾,又整合了邻里社区内包括邻居小

组、帮扶对子、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工作站、卫生服务站、物业、社区商业服务业、驻区单位、社区社团、志愿者以及老年人自身等多方面的资源,有其独到的优势,是目前覆盖中国大部分老年人的养老模式。然而,由于前文曾经提及的社区人际关系的陌生化、居委会的空洞化、政府购买服务的单一性、社区内部资源的有限性等方面的原因,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也存在很大程度的局限性。

 

总的说来,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在应对中国养老问题方面都有一定

的不可替代性。家庭养老在亲情化方面、机构养老在专业化方面、社区居家养老在整合邻里社区内部资源方面都有自身独到的优势。如何将三者有机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将成为未来中国养老模式发展面临的新的挑战。

 

十、决策失误导致深度养老危机

 

中国很快就要进入深度老龄社会了,但是,由于国家社会经济战略的严重失误,导致深度老龄社会即将面临养老危机。2019年时,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实验室的预测是,养老金危机会在2035年爆发;现在中国经济每况愈下,地方财政捉襟见肘、债务深重,养老金危机可能提前好几年就发生。事实上,中国养老金危机的爆发,会关系到城市里几乎每个家庭的家境和未来。

 

 

十一、为什么救不了养老金危机?

    

中国的养老金危机,其实只是城镇养老金系统的危机,中共通过农村养老金歧视制度,已经省下了巨大的农村人口养老金开支。换言之,如果取消农村的养老金歧视制度,让全国城乡老人享受相同的养老金待遇,那么,城镇人均养老金就必须削减四成。

    

中共坚持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的农村歧视制度,在就业、养老金等很多方面,都实行对农村居民的政策歧视。比如,毛泽东时代长期实行农产品低价制度,用工农业产品剪刀差剥夺农民,使得农民长期贫困,既无财产,也无养老帮扶。

 

上个世纪末朱镕基强行把国企改制为私有企业,几千万国企员工被迫下岗,失去了退休金,后来各地政府陆续给这些下岗的“国家职工”追加了比较低的养老金待遇;但同样在毛泽东时代被政府长期盘剥的农民,直到2009年才开始见到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覆盖面从10%的县份逐步扩大,农民每月领取百元人民币,仅为城市最低养老金数额的几十分之一。

    

中国的十四亿人口当中,九亿住在城镇,五亿住在乡村。这种农村歧视制度为中共省下了大笔的养老金开支。即便如此,城镇的养老金系统还是即将崩盘。中国社科院早在2019年就预判到的养老金危机之所以会提前到来,是因为有四个过去未能预测到的原因。

    

其一,疫情之后经济居然会拉不起来。其实,即便没有疫情,中国经济对房地产的畸形依赖造成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这个泡沫必然要破灭。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后,地方政府的卖地收入腰斩,甚至跌落更多,继续补贴养老金缺口的地方财力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其二,经济衰退之后,失业率跳升。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处于正常状态,那么,年轻一代不断进入求职市场,他们就业后不但能养自己的小家庭,同时还为政府的养老金系统缴纳养老保险金,这就保证了养老金系统的资金可以源源不断。然而,现在中国的年轻人失业率太高,特别是大学的文科毕业生就业率非常低,毕业等于失业。大学毕业生失业普遍,已历数年,看来以后也不会改善了。几年累积下来,大约几千万大学毕业生求职无门;相应地,养老保险金的缴纳者也大为缩水。

    

其三,新生人口迅速减少。养老金系统的资金来源能源源不断,还取决于另一个前提条件,即未来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能充当缴纳养老保险的生力军。但现在中国的青年人很多人选择不婚或婚而不生,结果新生人口大幅度减少,生育率连续7年下滑。2023年中国的出生人口902万,比2022年少54万人,而死亡人口是1,110万,比2022年多69万。出生人口少于因病去世的人口,所以中国的总人口减少了,于是二十年后能为养老金系统缴纳养老保险的人口出现了下降趋势,这构成了长期性的供养危机。

    

其四,中国政府曾经寄望于养老金结余的投资收益能弥补每年的养老保险收入不足,但事与愿违,养老金结余投资证券市场之后,回报微薄,甚至亏损严重。中国财经媒体《独角金融》引用数据服务商Wind数据,中国现在共有462个在证券市场上投资的养老基金,其中2023年以前成立的是345个,而亏本的是310个,占90%;2023年以来新投资证券市场的养老基金是117个,106个亏损,其中34个的亏损大于10%,7个基金因为亏蚀严重而被清盘,剩下的11个勉强保本,其收益仅超过1%,比银行存款利息还少一半。

 

十二、中国老龄社会无所依

    

为了应对深度老龄社会的经济社会需要,国家本来必须准备一个具有足够财力支撑的养老金系统。然而,上面讲的四个因素如果没有改观的希望,则养老金危机的爆发时间点肯定会早于原先预测的2035年;很可能,再混个三五年,到2028年前后,养老金危机就躲不过去了。十年前,中国是每个养老金领取者有10个劳动力在缴纳养老保险金;目前是每个养老金领取者有5个劳动力在缴纳养老保险金;这个比例会进一步下降。

    

养老金危机一旦爆发,首先会表现为支付拖延,而不是立即中断所有养老金给付;然后,给付的数额会逐渐缩减,由西向东在各省市蔓延;接下来,就只能指望中央财政大量发行长期国债,让银行认购,从而把民众的储蓄间接地变成养老金的来源,这个动作今年已经开始了;而最后的结果是,中央财政的天量国内债务抽干了银行的资金之时,就会引发金融危机,那时,不但养老金的支付将非常艰难,民众的银行存款也难以提取,因为居民储蓄早就被中央财政挪用来发放之前数年的养老金了。

    

中国的养老金危机爆发会导致什么样的社会后果呢?这关系到几乎中国城市里每家人的未来。这种状况一旦出现,老人要害怕“老无所养”,年轻人会担心自己缴纳了养老保险金却退休后拿不到一分钱。中国政府推行独生子女政策时,曾对国人承诺,“一胎政策好,政府帮养老”;但30多年后中共发现独生子女政策伤到养老金系统了,就改口说,“养老不能靠政府”。

    

中国现在已经逼近深度老龄社会,如果养老金枯竭,几乎每个家庭都会陷入财务危机。因为,中国的退休老人有很重的家累,很多老年人不但要顾到自己的生存,同时还要养子孙。这与当局隐瞒养老金危机、营造养老金支付逐年缓慢略增的社会观感有关,很多中国的退休老人不知道,自己的好日子可能快要到头了。

    

中国各社会群体当中,除了极少数富人和官员之外,一直以来过得最舒服的就是领取养老金比较多的那些城镇退休老人了,特别是退休公务员,可以领到每月六七千甚至上万元的优厚养老金。现在健在的退休老人之下一代多半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婚后不一定供得起房子,于是很多退休老人就帮子女付房贷首付;甚至,有些独生子女人到中年,觉得父母的退休金用不完,自己去打拼也赚不到多少,不如就躺平在父母的养老金上。

    

因此,一旦养老金危机发生了,不但老年人可能不易生活,而且他们的子女也立即会感受到财务压力。由此看来,养老金危机不只是老人的噩梦,也是全国性的社会危机。

 

观察人士说,相对于西方国家通过个人所得税和社会安全保障网,用高收入群体缴纳的税金来确保低收入群体的福利待遇,中国共产党政府完全是反其道而行之,用从下层民众身上盘剥来的血汗钱供养大批党政官员,而中共特权阶层离退休后所享受的福利往往仍是普通民众所得养老金的数百倍,中国这种“穷人养富人”的“负福利” 体制,在经济急剧下滑的情况下,很有可能酿成严重的社会动乱。正如孔子所说:“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详情请参看:

 

 

1、中国拟延迟退休 民众怎么看?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shehui/sc-retirement-age-delayed-china-07262024154150.html

 

2、延迟退休:无法回避的问题

https://www.ftchinese.com/story/001103781?full=y&archive

 

3、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前瞻:推迟原因、核心议题与深层背景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69079241

 

4、中国农村老年人口及其养老保障:挑战与前景

https://www.worldbank.org/content/dam/Worldbank/document/Rural-elderly-report-summary-chn.pdf

 

5、中国2亿多老人居家养老的现实困境

https://finance.sina.cn/china/gncj/2023-03-10/detail-imykkzcu1077010.d.html

 

6、中国在养老问题方面依然面临着诸多困境。

http://www.japan-china-sociology.org/21cent/21cent_5_13.pdf

 

7、一文读懂中国养老金体系现状

https://cn.ceibs.edu/new-papers-columns/23191

 

8、中国人的退休养老保障在世界上排第几?

https://news.sina.cn/zl/2014-03-01/zl-icesifvw9271469.d.html

 

9、评论|程晓农:中国的养老危机

https://www.rfa.org/mandarin/pinglun/chengxiaonong/cxn-06202024093828.html

 

10、中国养老体系面临巨大压力

https://www.voachinese.com/a/the-only-child-under-china-s-one-child-policy-is-facing-the-enormous-pressure-from-parents-to-provide-for-the-aged-20230525/7108767.html

 

11、中国养老金融:现状、问题与建议

https://www.sohu.com/a/776967891_674079

 

12、为什么越来越多中国年轻人不愿交养老金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240408/china-pensions-youth-retirement/

 

13、中国人口“灰犀牛” :如何避免2050年的养老危机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business-68543306 

 

14、中国养老危机四伏 官贵民贱激起众怒

https://www.voachinese.com/a/china-s-elderly-care-crisis/7729525.html

 

 

美俄换囚后,被关押在 #中国 的 #美国人 的家属呼吁政府救助

来源:美国之音, 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 刘文
美国国会众议院2023年4月25日一致通过决议案,呼吁中国尽快释放美国公民马克·斯威丹(Mark Swidan)(院会视频截图)
美国国会2023年4月25日一致通过决议案,呼吁中国尽快释放美国公民马克·斯威丹(Mark Swidan)(院会视频截图)

奥斯汀 — 

美国及多个西方国家于上周四(8月1日)和俄罗斯达成换囚协议,释放包括3名美国公民在内的26名囚犯,其中包括被以“间谍罪”重判16年徒刑的《华尔街日报》记者埃文·格什科维奇(Evan Gershkovich),自由电台/自由电台的记者俄裔美国人阿尔苏·库尔马舍娃(Alsu Kurmasheva)和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保罗·惠兰(Paul Whelan)。这是俄罗斯自冷战以来与西方之间的最大规模换囚行动。

被关押在的美国人的家属表示看到这条新闻后感情复杂,他们欣喜于这些美国人得以与家人团聚,但也希望积极与中国谈判,让他们被关押在中国的家人早日回到祖国。

美议员:有一名美国人被错误关押就已经太多了

美国国务院确认被中国“不当拘押”的三名美国人分别是德克萨斯州商人马克‧斯威丹(Mark Swidan)、纽约长岛的华裔商人李凯(Kai Li)以及2006年起被监禁的加利福尼亚州的牧师林大卫(David Lin)。

但现阶段被中国错误拘押的人远不止这几位。美国Politico等多家媒体就曾报道过美国教师戴维·麦克马洪(David McMahon)和小纳尔森·威尔士(Nelson Wells Jr.)的案件,他们分别于2013和2014年被中国关押。

小威尔士的案件目前已经受到了一些美国政府官员的关注。他所居住的路易斯安那州的参议员约翰·肯尼迪(John Kennedy)和比尔·卡西迪(Bill Cassidy)都注意到了这起案件。去年10月,他的父母老纳尔森·威尔士(Nelson Wells Sr)和辛西娅·威尔斯(Cynthia Wells)曾和所居住地区的议员迈克·约翰逊(Mike Johnson)通话长达两个半小时。

此后不久,约翰逊当选美国众议院议长,他在就任后持续联络小威尔士的父母,告诉他们自己并未忘记为此事发声。他的父母在采访中表示,他们曾在今年3月前往华盛顿特区,见到了包括参议院比尔·卡西迪在内的一些官员,他目前正在争取将自己儿子的名字加到被“不当拘押”的美国人的名单中,但进展非常缓慢。

美国国会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来自德克萨斯州的共和党籍迈克尔·麦考尔(Michael McCaul)经常在媒体上呼吁将这些被错误关押的美国公民接回祖国。他于上周五(8月2日)通过邮件向美国之音表示:“当被错误拘留的美国人本周从俄罗斯回国时,我们不能忘记那些在世界各地被拘留的人,包括在中国的人,特别是马克·斯维丹、李凯和大卫·林。他们应该回家与家人团聚。有一名美国人被错误关押在海外就已经是太多了。”

家属希望和拜登会面

李凯的儿子哈里森·李(Harrison Li)一直坚持为父亲的获释努力。李凯2016年在上海的机场被捕。2018年,他被当局以间谍罪判处十年监禁,但李凯完全否认中国当局对他提出的指控。

他向美国之音发来的声明中写道:“我们的家人非常高兴看到保罗·惠兰、阿尔苏·库尔马舍娃和埃文·格什科维奇回到美国,并祝愿他们和他们的家人在漫长的康复之路上一切顺利。拜登总统再次表明了他愿意优先考虑在国外被不公正拘留的美国人的安全,做出艰难的决定。”但他也提到自己的父亲得到的关注无法与那些知名度更高的被拘留的美国公民相提并论。

他表示:“我们无数次要求与拜登总统会面,但从未得到回应。我们能做的就是再次提醒总统,我的父亲已经遭受了近8年的不公正待遇,总统必须采取行动来完成这项任务,以免为时已晚。经历过两次政府更迭,我们深知这种更迭会带来的摩擦,因此敦促总统在11月总统大选前采取行动。”

此前,他曾多次接受记者的邮件采访,当加拿大于2021年通过孟晚舟换回被中国拘禁的前外交官康明凯(Michael Kovrig)以及企业家麦克·斯帕弗(Michael Spavor),澳大利亚于2023年将被中国拘禁的新闻主播成蕾带回国时,他都不断为父亲发声。

马克·斯威丹的母亲凯瑟琳·斯威丹(Katherine Flint Swidan)在采访中愤怒地对记者说:“拜登从未给我打过电话。他从来没有让我去白宫。他也从未公开提到马克的名字。”今年73岁的她担心自己的儿子马克的安全与获释并不在白宫优先处理的事项上。她表示,看到记者埃文·格什科维奇等人总是被媒体提及,并最终回到美国后,她的心情非常复杂,并充满了自己的诉求被忽视的愤怒。

老纳尔森·威尔士和辛西娅·威尔斯告诉记者,自从儿子于2014年被中国扣押,被中国政府以“走私毒品罪”判处无期徒刑随后减刑为22年之后,他们给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以及乔·拜登(Joe Biden)三任总统写信,但从未得到回应。“我们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收到这些信,”他们说道。

老纳尔森·威尔士激动地说道:“我真的相信,如果我们是高知名度的人,好吧,如果我们是名人,或者我们是一流的运动员,或者我们有很多钱,或者我们有任何类型的政治联系,那么我们可能会得到一些认可。”

家属曾被告知不要太高调

凯瑟琳·斯威丹表示,曾有多位美国政府官员与她接触。美国驻华大使馆和领事馆曾在去年4月,中国江门市中级法院驳回了马克‧斯威丹上诉时表示:“美国官员已反复向中民共和国高级官员表达了他们对斯威丹先生的待遇、医疗护理及其无法及时收发邮件的关切。拜登总统和布林肯继续亲自关注马克·斯威丹和其他在世界各地被不当拘押或被扣为人质的美国国民的获释问题。”

凯瑟琳·斯威丹在采访中提到了美国驻中国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Nicholas Burns)曾于去年底或今年1月去监狱探望马克:“他去看了马克,当他去看马克时,他告诉马克下次我来看你的时候,希望是来带你回家。”这个讯息一度让她和马克都充满希望,但至今仍被关在监狱中的马克也不断体会到失望和愤怒,并曾出现过自杀倾向。她说道:“当我和他交谈时,他说他和其他九个人关在一个房间里,7到9个人。他正在做园艺,种植东西。但他很生气,因为他不明白为什么他们(指美国官员)不施压,以让他回家”,“他觉得他被抛弃了”。

她表示,近几个月,她得到的官员与媒体的关注很少,她猜测大概与加沙地区的局势成为新的舆论关注点有关,与她交流的官员则不断表示“我们不知道中国想要什么(作为交换)”。她亦表示,曾有一位政府官员(她不愿意说出这位官员的具体姓名)让她低调一些。她告诉记者:“他说,当你上网并开始谈论中国、谈论马克时,如果你这样做,可能会说忘了这件事吧。他说得好像如果我不停止与媒体交谈,那么马克不回来就是我的错。”

但她仍然不断在脸书,X等各种上为马克的遭遇发声。74岁的她住在德克萨斯州仅有五千多人的小城市卢灵(Luling),需要助步器才能行走,依靠微薄的社安保障金生活,为了将马克带回家,她已经变卖了所有值钱的物件,并通过gofundme网站进行募捐。

她现在有时可以与马克通话,如果顺利的话,也能与马克通信,虽然信件常常无法送达马克的手上。但是马克在监狱中的条件很不好:“他在监狱中绝食抗议,他瘦了很多。而且他一直生着病,脚都肿了。他们给他做了一次非常随意的体检。他现在的监狱房间中的温度有115华氏度(约46摄氏度),他只有一个小风扇,而且监狱外面一直下雨,又热又潮湿。”

维权人士呼吁给予这些美国人更多关注

英国人韩飞龙(Peter Humphrey)曾经在中国担任过多家媒体的记者,在受雇调查葛兰素史克在中国行贿一事期间,他于2013年被中国警方逮捕,在2014年被中国当局以“非法获取公民信息罪”判处两年半有期徒刑,后因为身体原因于2015年6月被提前释放,在上海就医后被遣送出境。

目前,他是哈佛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的非常驻研究人员,同时花费大量的时间,利用自身经历和对中国的了解,为这些被中国拘禁的外国公民提供帮助,协助他们联络政府官员。他所帮助的人中,有些被中国拘留的美国公民从未得到美国媒体的报道,他们的家属也一直担心接受采访会影响亲人在中国监狱中的处境而选择噤声。

他表示,这一次美国与俄罗斯之间成功的换囚行动应该使得政府再次关注到被不当拘留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美国人。他对记者说道:“这些人被任意拘留,美国政府应该清醒过来,明白保护在中国的美国公民是他们的责任。这些美国人是中国虚假而残酷的司法程序的受害者。考虑到即将到来的选举季,我希望美国人会要求无论是谁在11月后掌权白宫,都应该设法让他们回家。”

提到过去几年中不断联系家属和政府官员的经历,他表示“有些对话正在开展,但是并没有显著的进展”。他告诉记者,参议院比尔·卡西迪对待老纳尔森·威尔士和辛西娅·威尔斯非常友善,在中国的美国使领馆工作人员也会定期探访被关押的美国公民的,了解他们的处境,但这些人的命运并没有显著的改善。

凯瑟琳·斯威丹则告诉记者,虽然她并没有听说有任何进展,但她也被告知,一切的谈判都会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进行,她也不会在一切确定前事先得知美国政府的计划。

美俄换囚后,被关押在 #中国 的 #美国人 的家属呼吁政府救助

来源:美国之音, 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 刘文
美国国会众议院2023年4月25日一致通过决议案,呼吁中国尽快释放美国公民马克·斯威丹(Mark Swidan)(院会视频截图) 美国国会众议院2023年4月25日一致通过决议案,呼吁中国尽快释放美国公民马克·斯威丹(Mark Swidan)(院会视频截图)

奥斯汀 — 

美国及多个西方国家于上周四(8月1日)和俄罗斯达成换囚协议,释放包括3名美国公民在内的26名囚犯,其中包括被以“间谍罪”重判16年徒刑的《华尔街日报》记者埃文·格什科维奇(Evan Gershkovich),自由欧洲电台/自由电台的记者俄裔美国人阿尔苏·库尔马舍娃(Alsu Kurmasheva)和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保罗·惠兰(Paul Whelan)。这是俄罗斯自冷战以来与西方之间的最大规模换囚行动。

被关押在中国的美国人的家属表示看到这条新闻后感情复杂,他们欣喜于这些美国人得以与家人团聚,但也希望美国政府积极与中国谈判,让他们被关押在中国的家人早日回到祖国。

美议员:有一名美国人被错误关押就已经太多了

美国国务院确认被中国“不当拘押”的三名美国人分别是德克萨斯州商人马克‧斯威丹(Mark Swidan)、纽约长岛的华裔商人李凯(Kai Li)以及2006年起被监禁的加利福尼亚州的牧师林大卫(David Lin)。

但现阶段被中国错误拘押的人远不止这几位。美国Politico等多家媒体就曾报道过美国教师戴维·麦克马洪(David McMahon)和小纳尔森·威尔士(Nelson Wells Jr.)的案件,他们分别于2013和2014年被中国关押。

小威尔士的案件目前已经受到了一些美国政府官员的关注。他所居住的路易斯安那州的参议员约翰·肯尼迪(John Kennedy)和比尔·卡西迪(Bill Cassidy)都注意到了这起案件。去年10月,他的父母老纳尔森·威尔士(Nelson Wells Sr)和辛西娅·威尔斯(Cynthia Wells)曾和所居住地区的议员迈克·约翰逊(Mike Johnson)通话长达两个半小时。

此后不久,约翰逊当选美国众议院议长,他在就任后持续联络小威尔士的父母,告诉他们自己并未忘记为此事发声。他的父母在采访中表示,他们曾在今年3月前往华盛顿特区,见到了包括参议院比尔·卡西迪在内的一些官员,他目前正在争取将自己儿子的名字加到被“不当拘押”的美国人的名单中,但进展非常缓慢。

美国国会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来自德克萨斯州的共和党籍众议员迈克尔·麦考尔(Michael McCaul)经常在媒体上呼吁将这些被错误关押的美国公民接回祖国。他于上周五(8月2日)通过邮件向美国之音表示:“当被错误拘留的美国人本周从俄罗斯回国时,我们不能忘记那些在世界各地被拘留的人,包括在中国的人,特别是马克·斯维丹、李凯和大卫·林。他们应该回家与家人团聚。有一名美国人被错误关押在海外就已经是太多了。”

家属希望和拜登会面

李凯的儿子哈里森·李(Harrison Li)一直坚持为父亲的获释努力。李凯2016年在上海的机场被捕。2018年,他被中共当局以间谍罪判处十年监禁,但李凯完全否认中国当局对他提出的指控。

他向美国之音发来的声明中写道:“我们的家人非常高兴看到保罗·惠兰、阿尔苏·库尔马舍娃和埃文·格什科维奇回到美国,并祝愿他们和他们的家人在漫长的康复之路上一切顺利。拜登总统再次表明了他愿意优先考虑在国外被不公正拘留的美国人的安全,做出艰难的决定。”但他也提到自己的父亲得到的关注无法与那些知名度更高的被拘留的美国公民相提并论。

他表示:“我们无数次要求与拜登总统会面,但从未得到回应。我们能做的就是再次提醒总统,我的父亲已经遭受了近8年的不公正待遇,总统必须采取行动来完成这项任务,以免为时已晚。经历过两次政府更迭,我们深知这种更迭会带来的摩擦,因此敦促总统在11月总统大选前采取行动。”

此前,他曾多次接受记者的邮件采访,当加拿大于2021年通过孟晚舟换回被中国拘禁的前外交官康明凯(Michael Kovrig)以及企业家麦克·斯帕弗(Michael Spavor),澳大利亚于2023年将被中国拘禁的新闻主播成蕾带回国时,他都不断为父亲发声。

马克·斯威丹的母亲凯瑟琳·斯威丹(Katherine Flint Swidan)在采访中愤怒地对记者说:“拜登从未给我打过电话。他从来没有让我去白宫。他也从未公开提到马克的名字。”今年73岁的她担心自己的儿子马克的安全与获释并不在白宫优先处理的事项上。她表示,看到记者埃文·格什科维奇等人总是被媒体提及,并最终回到美国后,她的心情非常复杂,并充满了自己的诉求被忽视的愤怒。

老纳尔森·威尔士和辛西娅·威尔斯告诉记者,自从儿子于2014年被中国扣押,被中国政府以“走私毒品罪”判处无期徒刑随后减刑为22年之后,他们给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以及乔·拜登(Joe Biden)三任总统写信,但从未得到回应。“我们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收到这些信,”他们说道。

老纳尔森·威尔士激动地说道:“我真的相信,如果我们是高知名度的人,好吧,如果我们是名人,或者我们是一流的运动员,或者我们有很多钱,或者我们有任何类型的政治联系,那么我们可能会得到一些认可。”

家属曾被告知不要太高调

凯瑟琳·斯威丹表示,曾有多位美国政府官员与她接触。美国驻华大使馆和领事馆曾在去年4月,中国江门市中级法院驳回了马克‧斯威丹上诉时表示:“美国官员已反复向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级官员表达了他们对斯威丹先生的待遇、医疗护理及其无法及时收发邮件的关切。拜登总统和布林肯国务卿继续亲自关注马克·斯威丹和其他在世界各地被不当拘押或被扣为人质的美国国民的获释问题。”

凯瑟琳·斯威丹在采访中提到了美国驻中国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Nicholas Burns)曾于去年底或今年1月去监狱探望马克:“他去看了马克,当他去看马克时,他告诉马克下次我来看你的时候,希望是来带你回家。”这个讯息一度让她和马克都充满希望,但至今仍被关在监狱中的马克也不断体会到失望和愤怒,并曾出现过自杀倾向。她说道:“当我和他交谈时,他说他和其他九个人关在一个房间里,7到9个人。他正在做园艺,种植东西。但他很生气,因为他不明白为什么他们(指美国官员)不施压,以让他回家”,“他觉得他被抛弃了”。

她表示,近几个月,她得到的官员与媒体的关注很少,她猜测大概与加沙地区的局势成为新的舆论关注点有关,与她交流的官员则不断表示“我们不知道中国想要什么(作为交换)”。她亦表示,曾有一位政府官员(她不愿意说出这位官员的具体姓名)让她低调一些。她告诉记者:“他说,当你上网并开始谈论中国、谈论马克时,如果你这样做,中国人可能会说忘了这件事吧。他说得好像如果我不停止与媒体交谈,那么马克不回来就是我的错。”

但她仍然不断在脸书,X等各种社交媒体上为马克的遭遇发声。74岁的她住在德克萨斯州仅有五千多人的小城市卢灵(Luling),需要助步器才能行走,依靠微薄的社安保障金生活,为了将马克带回家,她已经变卖了所有值钱的物件,并通过gofundme网站进行募捐。

她现在有时可以与马克通话,如果顺利的话,也能与马克通信,虽然信件常常无法送达马克的手上。但是马克在监狱中的条件很不好:“他在监狱中绝食抗议,他瘦了很多。而且他一直生着病,脚都肿了。他们给他做了一次非常随意的体检。他现在的监狱房间中的温度有115华氏度(约46摄氏度),他只有一个小风扇,而且监狱外面一直下雨,又热又潮湿。”

维权人士呼吁给予这些美国人更多关注

英国人韩飞龙(Peter Humphrey)曾经在中国担任过多家媒体的记者,在受雇调查葛兰素史克在中国行贿一事期间,他于2013年被中国警方逮捕,在2014年被中国当局以“非法获取公民信息罪”判处两年半有期徒刑,后因为身体原因于2015年6月被提前释放,在上海就医后被遣送出境。

目前,他是哈佛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的非常驻研究人员,同时花费大量的时间,利用自身经历和对中国的了解,为这些被中国拘禁的外国公民提供帮助,协助他们联络政府官员。他所帮助的人中,有些被中国拘留的美国公民从未得到美国媒体的报道,他们的家属也一直担心接受采访会影响亲人在中国监狱中的处境而选择噤声。

他表示,这一次美国与俄罗斯之间成功的换囚行动应该使得政府再次关注到被不当拘留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美国人。他对记者说道:“这些人被任意拘留,美国政府应该清醒过来,明白保护在中国的美国公民是他们的责任。这些美国人是中国虚假而残酷的司法程序的受害者。考虑到即将到来的选举季,我希望美国人会要求无论是谁在11月后掌权白宫,都应该设法让他们回家。”

提到过去几年中不断联系家属和政府官员的经历,他表示“有些对话正在开展,但是并没有显著的进展”。他告诉记者,参议院比尔·卡西迪对待老纳尔森·威尔士和辛西娅·威尔斯非常友善,在中国的美国使领馆工作人员也会定期探访被关押的美国公民的,了解他们的处境,但这些人的命运并没有显著的改善。

凯瑟琳·斯威丹则告诉记者,虽然她并没有听说有任何进展,但她也被告知,一切的谈判都会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进行,她也不会在一切确定前事先得知美国政府的计划。

乃粒映象(2): #牛顿 的水桶与忽隐忽现的离心惯性力

文:乔立岩

唐代白居易的诗以其平易通俗、富有情趣而自成一脉,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历史辉煌。他的一首杂言诗《花非花》却朦胧缥缈、博喻隐晦、意境深邃,又回味无穷:“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诗中的“朝云”,乃是借用宋玉所作《高唐赋》中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之典故: “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更有“花非花,雾非雾”这两处极为灵巧的比喻,烘托出“夜半来,天明去”的朝云易散,春梦难觅的轻婉和朦胧意境。

这种朦胧缥缈、寻寻觅觅,原本是文学作品中营造出来的一种情境,与古典力学这种纯理性的科学难有相似之处,然而,在离心力惯性力这个假想和虚拟的对应场景中,却也遇到了出现了这种 “花非花,雾非雾” 的难以捉摸的云雾情境。这就需要从牛顿建立古典力学理论的历史背景和初始过程说起。

一、古典力学的发展与“受迫运动”的绝对化 

一位古希腊时期的数学家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希腊语:Πυθαγόρας,约公元前580 年─公元前 300 年),他曾有一句名言“凡物皆数”,意思是万物的本原是数,数的规律统治万物。 “一切数均可表成整数或整数之比”则是这一学派的数学信仰。然而,他们所认识到的数还只是“有理数”。在毕达哥拉斯提出了现在众所周知的毕氏定理后(即勾股定理,中国于公元前一千一百年已有此定理),其学派中的一个成员希帕索斯(Hippasus) 提出了一个问题:边长为1的正方形其对角线长度是多少呢?这一对角线长度既不能用整数,也不能用分数表示,而只能用一个新数来表示。希帕索斯的发现导致了数学史上第一个无理数√2 的诞生,史称“第一次数学危机”。

小小√2的出现,却在当时的数学界掀起了一场巨大风暴。它直接动摇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信仰,对于当时古希腊人的观念都是一个极大的冲击。这一结论的悖论性表现在它与常识的冲突上:任何量都可以表示成有理数的认识,当时不但在希腊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信仰,也为日常的生活经验所确信,居然被小小的√2的存在而推翻了!后来提出这个问题的希帕索斯被投海处死,也就不足为怪了。

物理学方面,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希腊语:Αριστοτέλης,Aristotélēs,前384年6月19日—前322年3月7日) 认为物体的运动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界的“自然运动”;一种是非自然的“受迫运动”,受迫运动只有在一个不断作用着的推动者直接接触下,才能够保持运动。可以说,在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大厦没有造起来之前,整个西方世界的科学都以展开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科来进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也提供了许多科学的观察和记载。其实,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一书最为正确的翻译应是《自然哲学》,他所讲的物理学不同于现在的物理学,而是研究自然现象的自然哲学,它包括了今天物理学的一些内容,还容纳了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学等等。此书研究自然界的总原则和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总规律。这种将现象上升到哲学高度的方法和思想,即从事物中提取出共有特征,这是一种划时代的认知方式。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真空”是不能存在的,因为空间必须装满物质。这样才能通过直接接触来传递物理作用。这也构成与后来的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哲学观方面的分水岭,也是物理世界认知方式的根本分歧。

在古典力学的后续发展中逐渐强化了这样的一种哲学观:绝对的空间除了可见的天体和物体之外是绝对的真空;而这些天体和物体都是处于外力作用下的“受迫运动”或静止状态。由此不难看出,这样的认识是基于在地球表面人类活动条件下,所建立的对力的作用的经验性认知,将其放大应用于宇宙天体运行和整个宇宙空间层面,并用数学公式拟合各天体的运行和相互作用规律。而且,将有生命存在的灵性空间抽象成一种无机空间后形成的偏狭认识:有运动便一定有力的作用;离开力的作用就没有运动。在这种逻辑模式下,当有运动,而又找不到作用力时,就人为的虚构出某种假想力或虚拟力来维系数学公式的平衡。在此之后,物理教育的意义就是让受教者对这一切习惯成自然并接受,成为一种常识性的观念。

二、牛顿水桶实验中的离心惯性力来自哪里? 

古典力学是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在宏观世界和低速状态下,研究物体运动的基本学科。16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就已采用科学实验和数学分析的方法研究力学。他为后来的科学家提供了许多豁然开朗的启示。从伽利略以后,新的实验科学逐步获得发展,数学语言取代哲学思辨语言被用于表述自然规律成为时尚。牛顿则是最早使用数学语言描述力学定律的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第一版的序言一开始就指出,他要“致力于发展与哲学相关的数学”,这本书是几何学与力学的结合,是一种“理性的力学” ,一种“精确地提出问题并加以演示的科学,旨在研究某种力所产生的运动,以及某种运动所需要的力”。他的任务是“由运动现象去研究自然力,再由这些力去推演其他运动现象”。也就是说,牛顿是要用统一的力学动因去解释从地面物体到天体的所有运动和现象。 [1]

由此可知,牛顿建立的这个宇宙体系是以绝对时空和绝对运动为基础,是一个将宇宙空间的内赋秉性排除在外的、理想化的空无一物的时空,再置入所有的天体和物体,用数学公式描述它们的运动。那么,这些天体为什么会按照一定的轨道运动呢?由此推导出:有运动必然存在某种力;有力才会产生运动。实际上,这是将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非自然的“受迫运动” 当成宇宙中必然的、支配性的客观规律,而将他所说的自然界有灵性的“自然运动” 排除在外。牛顿在用此理论解释自然界的运动时,许多情况下难以自洽,不得不为某些客观存在的运动“理性的”虚构出某些神秘的假想力、虚拟力以及其它惯性力或力矩,例如:物体作圆周运动时的离心力、陀螺进动的回转力矩等。

在《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一书开头的系列定义之后的附注中,牛顿为了区分绝对运动和相对运动,提出了一个历史上极为著名的“水桶实验”,引发了后来300年的思考和争议。按照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牛顿引入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概念,并且提供一个标准来判断宇宙万物所处的状态究竟是处于静止,还是运动。为了证明“绝对运动”的存在,牛顿举了水桶旋转的例子。他是这样描述的: 如果用长绳吊一水桶,让它旋转至绳扭紧,然后将水注入,水与桶都暂处于静止之中。然后突然放开绳结,使桶反方向旋转;起初,水的表面是平的;当桶逐渐把运动传递给水,使水也开始旋转起来,将会看到水渐渐地脱离其中心,沿桶壁上升形成下凹状表面,水与桶的转速达到一致。水的升高显示出它脱离转轴的倾向,显示出绝对的圆周运动中离心惯性力的作用。如图1所示。

20240803_ZJ_wenmingxingjian_kexue.jpeg?i
图1  水桶旋转示意图 a) 静止和转动初始状态  b) 旋转运动稳定状态

然而,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毕竟是一种人为的理想化的假设。到了 19 世纪末,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Ernst Mach,1838—1916)在他的《力学及其发展的批判历史概论》( The Science Of Mechanics: A Critical And Historical Account Of Its Development )一书中深入分析了牛顿力学的基本概念以及由其反映的机械自然观,例如:马赫不同意把惯性看成是物体固有的性质,认为惯性来源于宇宙间。他指出:“我们不应该忘记,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我们本身和我们所有的思想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牛顿旋转水桶的实验只是告诉我们,水对桶壁的相对转动并不引起显著的离心力,而这离心力是由水对地球的质量和其他天体的相对转动所产生的。”

马赫的精辟论述揭示了牛顿力学的局限性,并说这些概念纯粹只是从内心中构造出来的。还不客气的评价牛顿已经背叛了他只研究真实世界的初心,在当时的科学界和思想界中产生了很大的震动。爱因斯坦高度评价马赫的批判精神,把他称为“相对论的先驱。”

由此而面临的问题是,水桶旋转时的下凹状水面呈现出的离心惯性力表现,是物体的固有性质,还是在地球的“重力场”作用下产生的结果?在空无一物、没有任何秉性的绝对空间,这种情况也会出现吗?此外,水桶实验中只注意到了筒壁与水的相对运动情况,而未关注桶底圆盘的旋转效应和作用,被忽略的因素可能恰好就是最重要的直接原因和答案。后续的讨论中将采用经验性的现象观察和形象、直观的分析阐释其中的奥秘。

三、陀螺旋进时的离心力消失之惑 

陀螺是在许多考古遗迹中最古老的玩具之一。它可以绕着中心轴旋转,平衡于陀螺尖端的一点,虽然倾斜但不会翻倒。1926年,中国的考古学家李济在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个陶制陀螺,被确定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文物。上世纪七十年代,考古人员在浙江余姚、慈城平原上的河姆渡遗址中,共出土了42件陀螺,其中陶制4件、木制38件。经过碳14的测定,来自起源于约公元前5000年的河姆渡文化。从目前的考古材料上看,河姆渡文化中的陀螺是世界上最早的。2010年,考古人员在洛阳市五女冢村发现一处龙山文化晚期遗址,其中有一个石制陀螺,它和现代陀螺大小、形状十分相似,直径约5.7厘米,高约7.7厘米,重不足300克。由此可见,陀螺可能从远古时期开始,就已经成为先民家中常见的一种娱乐玩具。

在世界各地的考古中也有陀螺的发现。如在伊拉克巴格达东南约300千米的乌尔镇就发现了公元前3500年的陶土陀螺;在特洛伊(现土耳其)也发现了公元前3000年的陶土旋转物;在埃及发现了公元前1400年左右的木雕陀螺;在希腊底比斯发现了公元前1250年的陶土陀螺。关于陀螺的记载也很丰富。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在描写被石头打中的赫克托耳时说:“……他像个陀螺似地打起回旋来。”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用陀螺的运动来说明运动与不动。

现代的陀螺仪,通常被定义为一个旋转的圆盘,其中旋转轴可以自由地设定为任何方向。高速旋转时,旋转轴的方向不受承载陀螺仪的车辆或飞行器姿态和朝向的影响,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移动时,旋转轴的方向自始至终保持不变。这种特性使得陀螺仪在惯性导航中非常适用,特别是在无法使用磁罗盘的地方,例如在载人和无人航天器、洲际弹道导弹、卫星、无人驾驶飞行器和哈勃太空望远镜等场合得到广泛的应用。

1983年,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埃里克·莱思韦特教授(Eric Laithwaite,1921年6月14日—1997年11月27日)曾在电视节目中演示了高速旋转陀螺盘的“反重力”效应:顺着一个约18公斤(40磅)重的陀螺盘的进动方向,他用一只手抓住长轴杆一端,便可以很轻松的将其托起并高过头顶。

通常情况下,旋转起来的陀螺会参与两个运动,除围绕自身对称轴的转动外,陀螺整体还会围绕垂直于地面的轴线转动,称之为进动,如图2所示。如果把陀螺倾斜一定角度置于地面上,不旋转的陀螺j将会翻倒,这是因为重力会产生作用于其质心的扭矩。但如果陀螺绕轴高速旋转,就不会因这种扭矩作用而翻倒,而是绕垂直于地面的轴线(z轴)旋转进动。这类进动是一种无外在拘束的水平圆周运动,按照古典力学的认识,由于离心惯性力的作用下将会使它沿着切线方向飞出去,为什么这一切都没有发生呢?

20240803_ZJ_wenmingxingjian_kexue2.png?i
图2  陀螺仪旋进示意图

当离心力这个虚拟力消失,原有的理论难以解释这种现象的时候,陀螺旋转的角动量矢量产生旋进扭矩的解释就出场了,而且还有计算公式和右手判定法则。“花非花,雾非雾”的解释让一代又一代学习这门课的人都晕晕乎乎的,除了信其有,又能如何呢?而且这种旋进还会带有一定的章动,即陀螺转轴在上下方向的轻微摇摆。当旋转速度逐渐慢下来时,这种章动的幅度和旋进速度都会增大,直至最后平衡不了重力产生的扭矩而翻倒。

显而易见,陀螺的旋转速度,也就是圆盘的旋转速度是决定性的因素,那么,角动量又是如何抵消了因重力作用而产生的扭矩?答案就在牛顿旋转水桶的底盘那里,我们从旋转的水桶底盘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呢?

四、陀螺旋进时不翻倒的作用机制探源

从牛顿的旋转水桶实验可知,旋转水桶稳定态的水面呈下凹状,其中的原因是周围的筒壁阻挡了水向四周的溢出。同时也显示出水桶底盘上方转轴中心的水,有从上往下,再向四周流动的迁移特征。若是在一个非常深的水池中放置一个快速旋转的圆盘,上方的水可以源源不断的补充,是否会形成一种自上而下,尔后向圆盘四周散溢的旋流呢?

实际上,这在流体力学中已经有经典的定义和表述,称之为冯·卡门旋流(Von Kármán swirling flow),以此定义这样一种由均匀旋转的无限长平面圆盘产生的流动。这种流动属于稳定流动类别,西奥多·冯·卡门 (Theodore von Kármán)在1921 年就已解决了这个问题。当远离圆盘表面时,流体沿轴向快速流向旋转的圆盘;在靠近表面时,流体逐渐获得旋转运动;接近圆盘表面时,流体的角速度增加并最终达到与圆盘一致,同时还获得向外流动的径向速度。因此,在圆盘边缘以内的流体,存在径向、轴向和切向分量,旋流的速度矢量分布如图3所示。

20240803_wenmingxinjian_kexue3.jpg?itok=
图3  旋转圆盘冯·卡门旋流的速度矢量分布示意图

由此可以看出,旋转的圆盘将会受到源源不断的轴向流体的推压,这些流体在圆盘表面旋转着流溢四周。在圆盘边缘附着的物体必然会受到向外流溢的流体的冲击,又受到外部静态流体的挤压,所以将会沿圆周的切线方向飞出和移动,由此是否可以理解离心惯性力现象产生的机制?

如果旋转圆盘上下两面都有流体,则会有上下两股流体快速流向圆盘,并且从两面推压圆盘,使得圆盘的空间姿态得以稳定。这两股流体对圆盘的推压和夹持,是否可以抵消陀螺旋进时重力y引起的促使其翻倒的扭矩?

这里给出的是流体力学中旋转圆盘给出的非常直观、形象的旋流作用机制例证,但真正的作用不是发生在我们这个表面空间,而是在某一层微观空间之中,因为现有的技术手段探测不到,这里作出一个猜想式的假设:在地球空间场范围内的某一层微观空间中,无处不在的分布着一种看不见的、具有张力的粘滞性流体,其特性或是如蜂蜜一样的牛顿流体或其它非牛顿流体,密度分布有些类似空气的分布特征,靠近地面密度较大,而高空则比较稀薄。暂且称之为“张力态”,通过它对物体施加张力(推或拉)作用,既可以稳定物体的状态,又能够对物体的运动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是否与惯性的作用机制有些类似?

这种特性的流体,受旋转圆盘的作用产生的快速流动,从两面推压并夹持住圆盘,同时,由于圆盘周围的流体溢出受到动量层之外的静态流体的反作用力,圆盘侧下方的流体密度较大,作用力也相对较大,既平衡了由重力产生的使翻倒的扭矩,又提供了进动的推力。圆盘的结构性(包括质心)及其它因素(摩擦力等)造成的不对称会对旋流或转动产生影响,从而引发转轴的章动。好比用手持砂轮机打磨坚硬固体表面,受到反作用力会使它发生跳动。这与砂轮转速越低,跳动越大而难以把控的情况极为相似。

在古典力学理论中,离心惯性力“夜半来,天明去”,在旋转水桶实验中“出现”,而陀螺旋进时则消失,留给人们无限的思索和惆怅。数百年来,多少科学家投入精力研究此问题,各种解释和争议并存。但多数都未跳出“受迫运动”划定的万有引力框架。曾见到过这样一个说法:“物理的尽头是玄学。”也都以为至少物理学的起初还是实证科学的经典篇章,当知道了牛顿建立古典力学理论体系的过程细节,特别是当离心惯性力的迷雾散去后,天明是否已经到来?一直被忽视的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自然运动”的哲学认识指向,是否可以回答牛顿对“第一推动力”的困惑呢?

参考文献:
[1] 王克迪译,《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英] 牛顿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6月出版。
反馈:请作者把里面的原图寄来。谢谢!

来源:正见网

习天下的“历史垃圾时间”有多长?

文章来源:民生观察

“历史的垃圾时间”一词最近在中国互联网上横空出世,不断发酵,意义是相当重大的。在此之前的中文互联网网络流行热词,从内卷,到躺平,显示了在中共对社会的严密控制下,习得性无助下民间一种无可奈何的个体消极反抗回应。而“历史的垃圾时间”则是对整个社会走向的判断,认为中共专制政权进入尾声,从而在总体上否定了中共一党专制的合法性,宣告了其走向失败的必然趋势,这是中国民间在认知上的突破,所以无论如何高估都不为过。

 

当说中共现在的统治处于“历史的垃圾时间”时,事实上是包含了两重意思。一是中共崩溃已经是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结局难以改变,所以现阶段的历史已进入“垃圾时间”。这一点强调的是官方的无能为力。二是“垃圾时间”之所以为“垃圾时间”,是中共在大局已定下仍然徒劳挣扎,变本加厉镇压民间,企图挽回败局,在血腥的历史垃圾时间里,民间难有大的与专制对抗动作。这一点强调的是民间的无能为力。

 

鉴于民间的立场与作为决定了是加速还是延缓中共的极权统治崩溃,更何况民主转型与巩固并不会伴随中共的崩溃而自动到来,所以,我们认为,即使是在最残酷的“历史的垃圾时间”里,民间一样是能有所作为的,正确评估当下的历史进程,不盲目乐观,也不悲观失望。一直以来,中国民间有一种浅薄的观点认为专制必然垮台民主必然到来,所以有中共三五年垮台的说法,颇有市场。从大尺度时间来说专制必然垮台这是没问题的,问题是,我们当下处于专制的哪一阶段?不加分析地以主观意志代替严谨的政治观察与分析,是中国民间多年来的通病之一。

 

与这种盲目乐观相反的是,近年来随着习近平政权实行恐怖统治对民间的打压变本加厉,民间的心理日益浮躁,迷惘感、无力感日深,从而也产生了两个极端的观点,一是愈加把希望寄托在虚幻的改变上,先是意淫郭氏爆料革命,然后幻想美国、西方围剿中国导致专制快速垮台等种种虚幻情绪宣泄的寄托而不是现实政治可能发生的事实上。一是悲观失望,认为有生之年都看不到中共极权垮台,既然不能改变社会那就改变自己的生存空间,所以纷纷选择“润”去国外。

 

帝国的崩溃不会一蹴而就,而是帝国对社会的治理失败、人心思变的结果。帝国的崩溃往往与这个体制是民主还是专制无关,只能说专制体制限制乃至剥夺自由导致的政治衰败使其必然治理社会失败,从而导致其崩溃;而民主制度因为在个人权利、法治、平等、公正等问题上占据优势,有利于社会治理的自我纠正,所以更能应对、解决社会问题的挑战,使社会得以稳定。

 

中国民间一直以来受囿于专制必然垮台这另一种历史决定论的影响,而低估了专制政权自我永存的能力。中共长达四十年的“改革开放”,确使中国摆脱了贫穷落后的状态,民众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中国的整体面貌有较大改变,而民众以政治上的犬儒妥协和容忍社会的不公换取了经济上的财富积累,使中共获得了相当庞大的政治红利,成为中共执政的主要合法性支柱。中共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始到习近平执政间,在帝国的治理、控制上几乎没犯什么大的政策错误,通过与国内外资本的利益结合建立起一个高度垄断的市场专制主义帝国,有效地给中共续命。至于镇压民间,这本来就是独裁政权的必然逻辑,容忍民间对政权的挑战对独裁政权来说才是犯错。

 

历史进入垃圾时间,或者说中共政权的真正危机始于2018年习近平的修宪取消任期限制。修宪抛弃了邓小平设置的为中共续命的游戏规则,习近平要延续其终身独裁野心,就必须否定、放弃邓小平的制度安排,把政党、国家的权力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权力定于一尊,党天下变成习天下,从而狠狠挖了共产党得以续命的生存根基。中共在改开年代各利益集团政治博弈形成的任期制、“隔代指定制”和“储君制”这些权力更替潜规则被彻底破坏、抛弃,最坏的规则也是规则,当连糟糕的规则也不存在时,中共名为政党实际沦为丛林法则弱肉强食的野兽,天命已尽。

 

修宪的另一后果是西方社会对“接触改变中国”幻梦开始觉醒。对西方自由世界来说,“接触改变中国”政策曾经成为贯穿数十年与中国打交道的策略,企图通过框架(framing)、群体(community)和政策(policy)这三个组成部分的接触政策,将中国纳入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希望自由能在中国的各个领域延伸,而不是再次成为国际规则秩序的挑战者和破坏者。这个一厢情愿的幻想伴随着西方大大小小资本家与中共权力资本在中国市场上的紧密勾结获取暴利而产生的利益联盟,使“接触改变中国”政策21世纪代际成为了资本漠视、践踏中国人权的遮羞布。习近平修宪废除任期制让大部分西方人震惊不已,世界舆论一片哗然,触动了所有西方民主国家的敏感神经,才惊觉中共依然是那个不负责任的独裁政党。世界著名政治学家福山在习近平修宪完成即刻在华盛顿邮报撰文《中国的“坏皇帝”回来了》指出:“他已碾碎了很多中国人对更加开放、透明和自由社会的期盼。”

 

修宪是中共统治犯错的开始。及后的清零防疫制造的人道灾难,给所有中国人的生活按下暂停键,造成民怨沸腾。在政治生活以一姓家奴取代利益官僚集团,在经济生活以以意识形态安全、党重新控制经济取代市场化发展,在社会生活以党重新控制社会,凡此种种,使国民丧失安全感的迷茫、焦虑取代了对未来的确定期待。2018年至今,与此前截然相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政策,中共都选择了最糟糕的结果,一系列的犯错让中共积重难返,回天乏术。

 

在“历史的垃圾时间”里,习天下存在的每一天都在不断消耗中共的政治红利,这此消彼长的过程就是历史的垃圾时间长度,终点就是中共的彻底脆断。我们不能判断此过程的时间到底多长,但因为习天下对党天下的高伤害烈度使最高权力的失序更替问题犹如古希腊神话中的阿喀琉斯之踵重新成为中共的致命要害,所以可以判断的是,习近平生命消失的时间基本就是历史的垃圾时间结束的时间,中共的接班人危机全面爆发,帝国社会治理失败危机全面爆发,民主运动的时间窗口到来了。

 

所以,从终结中共的角度来说,习近平继续定于一尊的个人独裁而长期执政才是最有利于中国民主运动的,习近平是中共真正的掘墓人,破坏了中共得以续命的生存规则,亲手为中共这副僵尸钉下了棺材钉。相反,习近平统治如果三五年短时间就结束,那么中共极可能“拨乱反正”,那又是中国社会翘首望新政重新幻想中共善政的周而复始,只要有一丝可能,中国社会总习惯对可能导致社会剧变的民主运动带有一定程度上的恐惧,希望能有渐变式的社会发育来推动社会变革,习天下每延续一天,中国社会在政治上的幻想就越少,才有更强烈的改变意愿。

 

在这个角度来说,民间近期对习近平“中风”、“兵变”等的传言只是违背政治现实的心理上焦虑想象,把中国社会的命运和自身的命运寄托在变幻不定一厢情愿的想象上,说到底这还是下意识对痛苦感的减少渴望。因而,中国民间不必焦虑,更不必绝望。给习近平的天下更多一点垃圾时间,帝国终结的钟声已在准备震耳欲聋。